数据中心世界网

   18611334022 [注册]

新闻

技术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> HOT新闻 > 数据中心 >正文

重塑算力中心,开启电算协同新篇——算力中心全栈解决方案NEXT发布

来源:数据中心世界       作者:      更新时间: 2025-11-21 22:09:40
11月20日,在2025 CDCC SUMMIT 中国数据中心标准大会期间,由CDCC、秦淮数据联合主办的电算协同与产品创新实践论坛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以...……
11月20日,在“2025 CDCC SUMMIT 中国数据中心标准大会”期间,由CDCC、秦淮数据联合主办的“电算协同与产品创新实践论坛”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以“凝产品效能 启电算新篇”为主题,汇聚云厂商、储能、设备供应商等算力产业链上下游代表,围绕 AI 驱动下电力体系与算力架构协同发展、算力中心的技术变革与未来路线进行深入探讨。

会上,针对AI时代算力工厂规模倍增、功率密度跃升、资源需求激增、负载波动加剧的挑战,秦淮数据联合莫朗电气、依米康科技、申菱环境、台达集团等生态伙伴共同发布“算力中心全栈解决方案NEXT”,贯通能源供给、架构设计与产品创新,对电力接入、供配电、冷却、运维等关键系统进行优化,为下一代大规模AI算力中心提供全栈式落地路径。

“算力中心全栈解决方案NEXT”发布 技术“随心桶”按需“快速配”

 

AI加速落地应用推动数据中心从传统架构向新一代AI架构演变,此次发布的“算力中心全栈解决方案NEXT”从资源板块、系统架构和产品集群进行全方位升级,打造出高算力、高弹性、高效能、模块化、规模化和智能化六大核心能力,灵活适配不同阶段、多层次的AI算力部署需求。

在资源侧,方案围绕AI算力工厂的高密度和高资源需求,通过绿色电源、IT级储能方案、废水回收等,构建关键资源自产自持能力,减少外部依赖与选址限制,为GW级算力工厂提供可持续资源保障。

在系统架构与产品集群侧,方案在建筑设计、供电、冷却等全流程进行架构升级,并聚焦模块化、标准化、预制化产品研制,从而达成运营效率与成本效率的双重优化——

  • “玄铁”极简供电:以 “全功率区间覆盖 + 高可靠架构设计” 双维度解决方案,实现单机柜 12kW(边缘推理)至 150kW(超大规模 GPU 集群)全场景适配;以800V高压直流架构、多层储能与高电压等级提升供电效率,缓解 AI 集群部署的供电瓶颈。
  • “玄冰”极致冷却:覆盖风冷、液冷和风液兼容三大产品系列,最高可支持200kW+机柜;产品高度预制化、模块化,有效缩短现场交付周期,自研设备控制系统实现能耗动态优化。
  • 高弹性建筑模型:保持建筑构件荷载、跨度、层高不变,形成标准化预制产品系列。建筑构件“积木式”现场组装,实现不同区域快速适配,现场安装效率提升 50%。
  • 鲲鹏智维平台:本地部署多元AI大模型,并与全域监控系统深度融合形成泛在感知能力,实现能耗自动优化、故障精准定位、告警自动收敛建单等,推动运维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事先预防”转变。未来将构建“预测-决策-执行-反馈”全链路智能化闭环,打造“零碳自治AIGC数据中心”。

依托上述全栈能力的沉淀,秦淮数据构建了面向不同算力密度、功率模式、业务场景、资源场景的“技术随心桶”,形成能力“菜单”。每种技术和产品作为组件,不同项目可根据实际需求个性化“下单”,快速生成标准化、可组合的最佳方案,确保在各种环境下实现高效交付。

此外,在本次论坛上,秦淮数据还携手美团、东阳光集团、台达,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基于SST(固态变压器)的算力中心智能直流供电商业化方案,该方案将率先落地于秦淮数据华北某基地。方案供电转化效率达 98.5%,占地面积较传统方案减少70%,为破解高密算力供电挑战提供了全新路径。

摘获2025TOP10数据中心优秀案例

秦淮数据前瞻性的创新与实践备受业内认可。在本次大会主论坛上,秦淮数据"高效低碳超大规模液冷商用数据中心项目"成功摘得"2025TOP10数据中心优秀案例"。该奖项由CDCC首次设立,聚焦安全、可靠、节能、环保、可持续等核心指标,遴选年度最具示范效应的实践。

获奖项目位于华北某基地的部分机房,共部署1000台20+kW的高功率机柜,是国内最早的超大规模冷板液冷领先案例之一。项目开创性采用"冷板液冷+磁悬浮相变冷却"组合系统,达成年均PUE 1.13、WUE<0.15的优异能效;采用鲲鹏智算运维AI中枢平台,平台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%,并结合能效算法动态调优供电与散热策略,进一步提升整体能效。

秦淮数据CTO薛国庆

秦淮数据CTO薛国庆表示:“AI和能源两大科技革命正在从根本上重构算力中心发展范式,GW级算力工厂、MW级机柜模块,以及绿电与高波动算力的错配,都是前所未见的系统性大考。未来,秦淮数据将继续致力于体系化创新,与生态伙伴一起从能源、产品等多个层次进行协同创新和效率突破,探索新型电力系统、高密液冷、全智能运维等前沿技术,为电力向算力的高效转换打好坚实根基。”
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